閱讀-最有生產力的一年

最有生產力的一年(The Productivity Project) - Chris Bailey

約莫一周過去,偶爾翻開小讀一番,不知不覺在今天讀完整本。

我想,這本書會吸引一個人,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滿足於現狀的生活和自己。在有數十本的購買清單中,挑選這本書作為自己最優先閱讀的一本書,是因為我想知道自己和他人究竟有什麼區別。我曾經想過他人花的時間比我多,固然能夠成就比我更多,但在我約莫數個月的密集學習後,我發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相當差。或許這樣的想法過於主觀,但我還是認為自己付出的時間,卻沒有得到我認為應該要有的成效,不免有點失望。當然,這本書還沒有完全解決我的問題,但卻是一本認清自己的最佳書籍。

  • 本書觀點
  • 我的看法
  • 結語

本書觀點

斷斷續續地讀這本書,說真的有些內容我早已是拋諸腦後,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記憶力不好,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沒有照著書本去實際改善,而只是一昧地閱讀。不過,趁著這篇文章,可以好好溫習一些不錯的想法,因為在閱讀時,我有習慣在不錯的觀點上貼上色紙的習慣。

若有一句話可以歸納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」這本書,我想可以用下面這句話試著詮釋:
邊緣系統與前額葉皮層間的愛恨情仇

我不確定這兩個專有名詞究竟出現多少次,但至少就我個人看完這本書,就算不特別去記,也已經深植我的腦內海馬迴。喔!就連這個掌管長期記憶的腦內單元都跑出來,想必是Chris Bailey惹的禍。

用簡單的方式理解這兩個專有名詞,我想前者可以聯想至「衝動」,後者可以聯想至「理性」,但我認為這兩個詞彙沒有正負的區分,並不是衝動就不好,也不是理性就好,這全仰賴於生活所遭遇到的情境。

克里斯在開頭不久說: 「生產力與你做多少無關,只與你成就多少有關。」這是一句相當發人省思的一句話,因為在當今社會體制下,許多人依舊活在時間經濟時代,而不是知識經濟時代。在約莫1960s,投入的時間夠多,就會有相對應的報酬,但是在現今的社會下,投入的時間愈多,依舊只會獲得一樣的報酬,而這報酬卻不足以支付快速動盪的世界格局。

影響一個人的生產力主要由「專注力」、「精力」、「時間」三者構成,其中作者闡述時間是最為有限的。透過研究精力、專注力,作者提供我們許多方法去提升自己的生產力,甚至避免在提升生產力過程中的陷阱,赫赫有名的規劃謬誤同樣也出現在本書當中。

作者歸納並且提供給讀者的方法,我認為都有他的用意所在,不管是冥想、重點清單、熱點或白日夢,都是不錯的嘗試方式,在平常鮮少有機會去認識自己的過程當中,實踐某幾項會是不錯的嘗試。


我的看法

作者說時間是最為有限的,其實我並不完全認同,因為我個人認為專注力和精力的時間都不會超過24H,甚至是遠小於24H。

對於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是自我對話,當然多喝水、運動和冥想我認為也都是非常不錯且看來相當理所當然的概念,不過自我對話卻是一件很值得去思考的事情。作者認為當一個人生產力愈高,自我對話的頻率也會愈高。

很慶幸的是,自我對話中的自我否定的言語居然會高達7成,發現這件事情不是因為悲觀的心情而是人的根性是最大的收穫,頓時這周以來的烏煙瘴氣瞬間少掉一半。

規劃謬誤也是一個我很喜歡的論點,它雖然看起來有害,但我卻認為它與待辦清單(Todolist)息息相關,因為代辦清單不就是一種規劃嗎? 只不過這樣的規劃通常比較短期,但這又因人而異,因為代辦清單完全可以分長中短去撰寫,但確實認知自己掉落這樣的陷阱是必要的。我就是身受其害的一名,往往都把要讀的書本規劃好,卻根本沒有實踐,而掉落自我安慰的陷阱當中,以為一切都會照著規畫走。

很多情況下,我也經常強迫自己一定要完成才能夠去處理其他的事情,但卻沒有仔細去思考需要令自己適當的放鬆。愈想提高生產力,愈該學習時常的放鬆,而不是強逼迫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。以自己在學程式過程,剛開始的時候都會覺得信心滿滿,但一遇到問題就會累積焦燥的心情,甚至看著時間一點一點流逝,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現在所做的是否有任何意義,也許只是自己的自我滿足,這也是作者認為理解提高生產力背後的意義至關重要的一點。

微小改變往往可以成就更大的目標,但在這其中不可或缺的是將「未來」的自己和「現在」的自己連結在一起,唯有將未來和現在的自己連結,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,這是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觀點。